当前位置:汉字知识

鄉/嚮 对应的简体:乡/向

时间:2024-12-11 11:50:12   浏览量:43

鄉/嚮

对应的简体:乡/向

读音:xiāng/xiàng

这两个字的繁体,长得很像,其实它们之间的渊源,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深。简单来说,早期的时候,乡、向、飨、卿,其实是同一个字。最初的字形,就是两个人对向跪坐,一起吃东西。

后来根据字义的不同,才析分为四:

“乡”表示行政区划的单位。古代以500家为党,12500家为乡(不同时期这一数字也有不同),后来“乡党”并称,泛指家乡、家乡人。

“向”表示向导、向往等意思,繁体写作“嚮”;而表示朝向、志向等意思时,繁体仍写作“向”。以前这是两个不同的字。

“飨”读xiǎng,继承了“乡”字最初字形的本义,用酒食款待人。今天作者写了一本书,可说“以飨读者”;拍了一个电影,可说“以飨观众”。

“卿”用来表示高级官名。皇帝称大臣为“爱卿”,意思大致相当于说,“我的好干部”。

今天,“乡”仍然用作行政区划单位,县下面为乡,乡下面为村。

另外,“乡”跟“城”相对,指农村。所谓乡土文学,就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。

“乡”也指生长的地方或祖籍,如故乡、家乡;乡愁,指思念家乡而生出的忧愁。台湾诗人余光中有一首很知名的诗,《乡愁》,开篇写的是:小时候,/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/我在这头,/母亲在那头。

离开家乡,外出求学、谋生、做官,古人称为“背井离乡”;事业成功后,衣着光鲜地回到老家,这就是“衣锦还乡”。

秦朝末年,项羽做了西楚霸王后,不愿在原秦朝的都城咸阳待着,便迁都彭城,因为彭城是他的老家。项羽的理由是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锦夜行。”一个人富贵后却不回老家去,就像是穿着好看的衣服在夜里走路,衣服再好看也没人看得见。

古代常在屋旁种有桑树和梓(zǐ)树,所以又用“桑梓”一词来指称家乡。如“造福桑梓”。